「我們絕對不可以壓抑自己內心裡合於人性的呼聲,人對其他動物的憐憫,使他成為真正的人。」
                                                           ~
史懷哲

     遠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時代,野生生物每年滅絕0.001種,也就是每一千年滅絕一種。

     十八世紀以來的三百年間,由於人類直接或間接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每年約有四萬種的野生生物在地球上消失。
  據估計,在二十世紀中已消失的野生動物達二百多  種,而就國際自然保護聯合的調查,二十世紀因為生態環境破壞的變本加厲,如今已有近一千六百種動物瀕臨絕種的危機,而且此數據仍不斷地在攀升中。  

  長久以來,人類一直視其它動物為食物,認為其它動物生來就是要成為人類的盤中飧,所以隨著人類的財富及慾望增加,這些動物已由原始野生、人類飼養演變至現今工廠生產、企業化經營的「產品」,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視為理所當然,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我們在享用盤中的雞肉、豬肉、牛肉、羊肉、魚肉等等美食之前,讓我們從這隻雞、這隻豬、這隻牛等等動物的成長過程乃至宰殺經過事先親眼目睹,之後開始動刀叉享用,此時的我們是什麼心情?是否有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的不忍之心?還是忽視這不忍之心,堅持動物就是食物的觀念?抑或是僅僅認為那些動物機械化的成長及被屠宰的一切經過都不過是製造產品必經過程?
  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認為:動物沒有靈魂,也不會有任何感覺。所以他說:「牠們不過是些機械裝置罷了。」曾經某宗教領袖對於動物被宰殺時,認為:「他們哭喊的聲音如同鐵鎚敲打紅熱的金屬;種子破土而出;修剪樹枝;收割機收穫穀物,麥粒在磨麵機裡所出的聲音……不該引起不切實際的憐憫心。」  
  
到底什麼是「憐憫心」?人類的憐憫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難道不是在觸及內心的同時很自然地引發出來的情感?眼前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會引發出憐憫心,但是,目睹動物在成為美食之前,其所遭受的一切、眼中所流露出的驚恐、淒厲的叫聲、死前的抽搐……其因痛苦而哭喊和我們人類有何兩樣?我們還有辦法將之視為沒有靈魂的機械裝置?我們的內心真的沒有為這些痛苦的生命產生難過的感覺?一絲絲的憐憫之心?
  
一位屠宰場的經理,他不認為屠宰的過程會讓他不安,不過,他說:「新來上工的人會有些問題,不過我告訴他們,就是這麼辦的,這是自然定律。」   
  
可怕的「自然定律」想法,可以使人在屠宰過程時,由剛開始內心所萌生的不忍之心,進而在面對一切痛苦的生命麻木不仁…。
  
希望能多一點人聽聽內心對生命的呼聲,激起對生命的尊重,喚起生命應有的尊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