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馬鹿

俗名:Merriam' s Wapiti(Elk)梅氏馬鹿曾生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它是馬鹿中體型最大者,身長可達28米,尾長20厘米,肩高2﹒7米,體重400-500公斤。成年雄鹿有一對美麗的角,可作為有效的自衛武器,角上有6個分支,角長可達1﹒8米,梅氏馬鹿毛為暗紅色,腹部顏色較淺,臀部有一淺色斑,背部沿脊柱有一深色條紋。

梅氏馬鹿喜歡居住在多山地區,以草、細枝、樹葉和其它綠色植物為食。雌鹿及幼仔成群生活,雄鹿則單獨生活,每年9月后,雄鹿便開始尋偶,在自己周圍聚集一群雌鹿,此時常發出深沉有力的叫聲。

在過去梅氏馬鹿最多時曾有1000多萬頭,可是到了19世紀后,有越來越多的白人開始獵殺梅氏馬鹿。因為他們發現梅氏馬鹿不但肉可食、皮可用、雄鹿那對美麗的大角更可作為高檔裝飾品。在人類無情地大肆獵殺之下,梅氏馬鹿迅速減少,特別是到19世紀后期,人類的獵殺更是瘋狂,就這樣1000多萬頭的梅氏馬鹿歷經百年的滄桑之后只剩下一個不足幾百頭的家族了,它們為了躲避槍殺逃到了密林深處,但還是在1906年被獵人發現了,此時的獵人并沒有因它們已是最后的一群而放它們一條生路,到了1942年這最后的一個家族只殘存了幾十只。幸運的是這時美國政府及時采取了保護措施,專為這僅剩的幾十只梅氏馬鹿建立了保護區。這也表明野生的梅氏馬鹿已經滅絕。梅氏馬鹿:1942年野生滅絕。

格陵蘭馴鹿

俗名:Greenland LTundra Reindeer 19世紀以前,在格陵蘭島上馴鹿成群,除了北極熊偶爾能捕食到它,愛斯基摩人古老的狩獵方式并沒有給它的種群數量帶來影響。島上的居民與各種野生動物都固守著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由地繁衍生息著。

  1814年格陵蘭島成了丹麥的殖民地后,徹底地打破了島上各種野生動物寧靜的生活。丹麥人到來后就開始用各種先進的獵殺工具大量獵殺各種野生動物,馴鹿和北極熊是他們獵殺的主要對象。隨著人類的不斷獵殺,到了19世紀后期,格陵蘭馴鹿和北極熊已危在旦夕。也許北極熊是幸運的,格陵蘭馴鹿卻最終因人類的過度捕殺而走向滅絕。1950年,是人類能夠在格陵蘭島上發現馴鹿的最后一年。格陵蘭馴鹿:1950年滅絕。

緬因州海鼬

俗名:Sea Mink 僅生活在美國緬因州的海岸一帶,它是鼬科中唯一生活在海里的動物。它們的體長一般為30—53厘米,尾巴粗壯,皮毛厚密黑亮。

緬因州海鼬白天成群生活在一起,很少到深海中去,夜間就在岸邊休息,也很少到離岸邊很遠的陸地中去。它們的食性很雜,海里的各種魚類、貝類都是它們的食物,偶爾還吃些海草調劑一下胃口。由于四肢奇特,因此在陸地上行動笨拙,但在海里,它們軀體靈活,行動敏捷,只要是被它們發現的魚類就很難逃脫。在每年的3—4月是緬因州海鼬的繁殖季節,每胎僅產1仔,孕期50天。此時緬因州還很寒冷,常常風雪交加,因此幼仔出生后的1個月內都被母獸緊緊抱在懷中。這段時間母獸的食物靠雄獸供給。

在人類眼里緬因州海鼬的皮毛細密亮麗,且保暖性能極佳,可稱得上世界上最珍貴的一種皮毛。也正是這身華麗的皮毛給它們招來了滅絕之災,因為在很早以前它們的皮毛制品就已經成了世界各國皇族和貴族專用品。由于人類幾百年來無情地捕殺,使緬因州海鼬到1880年就銷聲匿跡了。目前,在世界上只有被人珍藏的少量緬因州海鼬的皮毛制品。緬因州海鼬:1880年滅絕。

喀斯喀特棕狼

俗名:Cascade Mountian Brown Wolf 喀斯喀特棕狼因生活在加拿大與美國的喀斯喀特山脈地區而得名。棕狼全身棕色,只有腹部呈白色,在叢林中是很好的保護色。棕狼身長約1﹒5米,重70公斤,是狼中較大的一種。棕狼常常在晚上集體覓食,方圓近百里之內都可留下它們覓食的足跡,甚至在必要時可整天整夜地跟蹤目標。它們用其靈敏的聽覺和嗅覺追補獵物。

在棕狼生活的區域內生活的土著人,他們一直視狼為天敵,因為狼的食物也同樣是他們的食物。但他們古老的狩獵方式并沒有給棕狼造成太大的威脅。自17世紀歐洲人入侵北美大陸后,一直把狼作為主要的消滅對象。因為他們認為狼是野蠻的象征,夸張狼的殘酷性,認為狼不但會吃掉牲畜,甚至還吃小孩子。從此,狼被視為惡魔的化身。狼在人類的不斷獵殺下迅速減少。此時的北美動物學家們想到了對狼的保護問題。可為時已晚,在北美已有幾種狼相繼滅亡。

  1950年是人們在喀斯喀特地區能夠見到棕狼的最後一年。從此之后的幾十年中,人們再也沒有發現過它們的蹤跡。喀斯喀特棕狼:1950年滅絕。

黑佛羅裡達黑狼

名稱:Florida Black Wolf

黑佛羅里達狼生活在北美東南部的深山老林里,常常在樹根、河岸等處做窩。
它的體形比北半球的狼稍小,身長1﹒8米、高0﹒8米,體重約40公斤,平常它在夜間覓食,只捕食兔、海狸、老鼠等小型哺乳動物。它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每隔一周或者是10天換一個地方覓食。它與北半球的狼不同的是很少成群結對,就像過去日本狼一樣,公狼與母狼共同哺育小狼。

  黑佛羅里達狼生活的森林中居住北美的土著人,在他們的神話中,狼扮演重要角色。土著人在看見對方之前,在濃霧當中常常相互大聲打招呼,他們稱第一個見到的人為蜂族。他們還用首次見到的動物給自己命名,比如:熊族、鳥族,當然還有狼族。

雖然,阿巴拉齊山脈擋住了白人移民向南推進的腳步,到了1800年,他們仍渡過了密西西比河。他們強制當地人信仰基督教,誰不信教,他們就誣蔑誰,甚至殺害誰。同時他們夸張宣揚狼專門吃小孩兒。黑佛羅里達狼于是成了野蠻的象征,人人得而誅之。到了1910年,因為人的緣故,狼失去了獵物,饑餓的狼開始襲擊家畜。
1917年,有一只黑佛羅里達狼被打死了,據說是一只小狼仔。從那以后人們再也沒有看到過黑佛羅里達狼。黑佛羅里達狼:1917年滅絕。

爪哇虎

俗名:Javan Tiger

名稱:Temminck

1988年代絕種,主要分布於印尼爪哇。巴厘虎(Schwarz) 1940年代絕種,主要分布於印尼巴厘島。 西亞虎(Illiger) 1970年代絕種,分布於土耳其、阿富汗、伊 朗、中國。

賽加羚羊

俗稱:Saiga Antelope

特徵:體長100~150公分 尾長7~10公分 肩高60~80公分

冬毛厚密,呈羊毛狀,灰白色。雄性有角,呈半透明的蜡色。鼻端延長,鼻梁隆起。

棲息於多石或土質堅硬的半沙漠地區。能疾走,不會跳躍。白天和傍晚覓。吃各種耐旱植物。分布於新疆北部的草原地帶,於1950年年滅亡


紐芬蘭白狼

紐芬蘭白狼原為生活於北美洲的大型狼種,成狼體長1.8公尺,體重45公斤。人類進駐北美後,對狼實施大捕殺。這項政策的結果導致白狼在1911年全族滅絕,更嚴重的後果是由於鹿失去了天敵狼的威脅而大量繁殖,接著因鹿群的食性而開始對森林植被大肆破壞。人類一手主導的悲劇不僅帶給其他生物也使得包含自己在內的居住環境蒙受災難。於1911年滅亡。

渡渡鳥

玩過RO吧??對於裡面的大嘴鳥有什麼想法??大嘴鳥是實際存在的生物,原生於位於印度洋西南部的毛里求斯島。渡渡鳥原名愚鳩,是一種巨型鳥類,體長100~110公釐,大小似火雞。
  葡萄牙人進駐毛裡求斯島後,隨即發現渡渡鳥是極為出色的盤中物,捕殺隨之開始。到了1680年,渡渡鳥只與人類共同生活了200多年,就自此從世界上完全消失。到現在連一隻完整的標本都無法保存下來。1680年滅亡。

袋狼

名稱:Thylacine
俗稱:Tasmania Tiger或Tasmania Wolf
分類: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有袋屬
習性:夜行性動物,但白日亦活動
外型:頭部類似狼,雌袋狼和袋鼠一樣具有育兒袋
皮毛:黃褐色短毛從肩到尾有15至20條深色條紋劃過背部
覓食:喜食袋鼠、其他有袋動物、小型齧齒類動物及鳥類
原棲息地:澳洲大陸、塔斯馬尼亞島、新幾內亞
演化紀錄:5000萬年
袋狼,經過5000萬年的長期演化,成為南半球最大型的肉食性有袋類動物,卻因為人類的濫殺,而在短短50年的時間內從地球消失。而最後,人類卻發現原來攻擊羊群的禍首,根本不是袋狼,而是大量的野狗,然而人類的醒悟為時已晚,袋狼已一步一步走向絕滅。

最後一隻已知袋狼,在1936年9月7日死於塔斯馬尼亞首府荷巴特Beaumauris動物園;1986年,因無人能證明袋狼仍然存在,因此正式被列為絕種動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