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化石文物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資料未獲得~~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菊石化石 Goniatite

菊石亞綱是從四億年前泥盆紀早期一種叫做愛麗斯木角石目(Ellesmerocerida)的鸚鵡螺類演化而來,而後的三億七千萬年之間大量的分佈在全球的海洋中,因為菊石具有進化快速、分佈廣泛、形體小而易辨識、進化特徵明顯等成為指標化石(index fossil) 或分帶化石 (zone fossil)的必要條件。

菊石類可分為九個亞目,全然古生代的種屬 (paleoammonoids) 包括反古菊石、海神菊石、稜菊石、原肋坎菊石等四個亞目,中生代現代型的菊石類,包括弛菊石、鈎菊石、正菊石和葉菊石,齒菊石則為中間型。

古生代的菊石,隔板構造與鸚鵡螺相似,都是較為簡單的單一曲面,到了中生代,菊石為了讓殼室隔板的面積更大,以承受更大的壓力變化,菊石發展出更複雜的殼室隔板結構,中生代菊石的殼室隔板出現更複雜的扭曲變化,尤其愈到後其菊石的隔板呈現出愈複雜的幾何圖形,殼室隔板與殼體之間所形成的符合現也就更顯華麗。因此,菊石的縫合線在古生代因為它的隔板形式單純而為單一縫合線,到了中生代因為殼室隔板的劇烈扭曲,使縫合線成為複合縫合線,所以菊石可以作為古生代和中生代非常重要的指標化石。

菊石既是源自於鸚鵡螺的頭足類動物,觀察的重點自然也就類似於鸚鵡螺,縫合線、殼室隔板、體管、肋脊以及彩斑的外殼都是觀察的重點。菊石的體管位於隔板的縱切面外緣,切片的菊石偶而可以見到清楚的體管構造,隔板經置換後再被鏤空的標本,可以觀察到美麗且規律的隔板扭曲型態,但兼具體管的鏤空化石標本卻不多見。肋脊指的並不是菊石的骨骼,軟體動物是不具肋骨或脊椎這些骨格架構的,肋脊是指菊石外殼規律隆起的部分,就像現生的許多貝類具有外殼飾突一般。同一種的菊石,其所有的隔板形式、縫合線紋路和肋脊走向都是一樣的,因此這三個觀察重點也是分辨菊石種類的主要依據。

因為化石化過程的不同,外殼被不同的礦物質置換後,菊石常常可以見到各種不同的炫麗外衣,如黃鐵礦化、歐珀化或透露出七彩光澤的彩斑都是值得收藏的種類。有些菊石的處理,會保留一面的原生殼、置換過的外殼或拋光後的殼體,另一面則進一步的向下拋光,展露出美麗的複合式縫合線,有些更進一步的對切再拋光,還可以觀察到殼室殼版和體管,這一類的標本兼具雙重或多重的觀察層面,也有其收藏價值。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取的任何資料!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苔蘚蟲動物門 Bryozoa

苔蘚蟲是固著生活的群體動物。個體小,不分節,具體腔。體外分泌一層膠質,形成群體的骨胳。蟲體前端有口,口的周圍有一冠狀物,稱「總擔」,其上生許多觸手。消化道U字形,口和肛門因而靠近。無排泄和循環器官。海水、淡水均產。在地質時代種類很多,奧陶紀即已出現,現代尚有生存。例如羽苔蟲附著湖邊石上或植物上;牡丹苔蘚蟲,附著淺海巖礁上。

擬軟體動物(Molluscoidea)動物界的一門。包括苔蘚蟲綱、腕足綱和帚蟲綱三綱。

本化石年紀為290萬年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該化石產於美洲,為進口品化石,生長在一百萬年前的海裡,為新生代。

Echinoids這個字是所有海膽的統稱,而Sea urchins指得是正形海膽,正形海膽為輻射對稱,多為球狀或扁球狀。Heart urchins指得是歪形海膽中的心形海膽,因為外形像顆心,所以稱為心形海膽,又稱為海蟬或海老鼠,心形海膽外形為兩側對稱。Sand dollars指得是沙錢,也有人稱為海餅乾(Sea biscuit),或餅乾海膽,最大特徵是又扁又薄,餅乾海膽的外形也是為兩側對稱。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和網路上的一位網友所購買的!

他聲稱是鯊魚牙齒化石,但總絕得不像,反正賞圖囉!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副棘龍 Hadrosaurus

身高Height: 34公尺
身長 Length:
10公尺
體重 Weight:
4公噸
生存時期 Living age:白堊紀晚期
距今約Living age:
8千萬年前~65百萬年前
發現地點Discovery Sites:
及整個北美洲

鴨嘴龍是北美洲最早發現的恐龍, 1858年被發現, 是北美洲最早被發現的恐龍品種。牠被命名為鴨嘴龍是因為牠的其中一個特徵是有一個類似鴨的嘴巴。鴨嘴龍在北美洲比較其他品種的恐龍更加常見, 因此我們相信鴨嘴龍在白堊紀時期是非常普遍的。化石証據証明鴨嘴龍有群居的習慣, 一群也許有1、2萬之多, 一起漫遊在遠古的北美洲原野。鴨嘴龍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種類, 包含了不同品種的恐龍, 最常見的有: 鴨嘴龍、副龍櫛龍等等。牠們的行動方式在早期引起了不少考古學家的注意, 最初, 考古學家在拼湊化石骨頭的時候, 把牠們形容為用兩隻腳行走的動物。後來, 化石証據証明牠們大部分時間用兩隻腳行走, 也可以用四隻腳行走; 在利用兩隻腳行走的時候, 尾巴有助保持平衡。鴨嘴龍獨立地分類為一個屬, 叫做鴨嘴龍屬。

     講到鴨嘴龍的特徵, 牠的名字已經告訴我們牠有一個扁平, 類似鴨嘴的嘴巴。扁平的嘴巴裏面密密麻麻地排滿了2000顆菱形的牙齒(大概是發現過的恐龍之中擁有最多牙齒的品種, 暴龍的牙齒數量也絕對比不上牠), 可以把堅韌的植物纖維切斷並磨成糊狀, 所以牠們是非常有效率的進食機器。鴨嘴龍的後肢很強壯, 可以快速地逃避食肉恐龍的追捕, 與牠同時間生活的有不少巨型食肉恐龍, 例如著名的暴龍。以體型來計, 鴨嘴龍算是中型的食草恐龍。相信牠們在快速奔跑的時候, 只會使用後肢提供所需的動力, 因為前肢已經退化, 只適合用來抓握獵物之用。

    


跟今天的爬蟲類動物不同, 牠們有照顧幼龍的習慣。從蛋中孵出的幼龍會被提供食物, 直至能夠自行覓食為止。今天的爬蟲類動物大部分會在生蛋之後不會提供食物和照顧, 幼獸出生的時候已經有自行覓食的能力, 不過大部分都不能夠長大。照顧幼龍的習慣, 可能是恐龍比爬蟲類動物優勝的地方, 也是恐龍能夠遍佈大地的原因之一。

     鴨嘴龍的牙齒除了數目驚人外, 還有另外一個特徵, 就是牙齒互相緊密地排滿了整個上下顎。除此之外, 牙齒還是傾斜的, 出現互相重疊的情況。和較早期的素食恐龍比較, 這種牙齒排列方法增加了磨碎食物的效率。植物利用本身結構的轉變適應由溫暖潮濕的侏羅紀時期過渡較乾旱的白堊紀時期的氣候變化。而素食恐龍則根隨著食物的變化植物而不斷演化。素食恐龍在食物處理機制上的進步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 令牠們成為白堊紀時期最成功素食恐龍的經典。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迅猛龍 Dromaeosaurus

Velociraptor 指 的 是 可 怕 的 爪 。 這 彎 曲 的 爪 , 就 在 每 一 腳 的 第 二 趾 上 。這 些 瘦 小 的 動 物 , 就 是 專 為 速 度 所 設 計 的 , 而 尾 巴 就 是 平 衡 用 , 當 這種 動 物 在 跑 動 或 要 急 轉 彎 時 , 尾 巴 便 能 保 持 著 高 舉 。 這 些 動 物 大 概 都 成 群 的 狩 獵 , 而 且 能 馬 上 抓 住 最 大 型 的 爬 蟲 類 。 這 種 猛 禽 在 史 匹 柏 的 電 影 裡 , 大 小 是 屬 於 猶 它 龍 (Utahraptor) , 大 概 6 尺 高 , 而 真 正 的 迅 猛 龍 , 也 才 3 ~ 4 尺 高 , 最 大 的 也 不 過 5 尺 。 迅 猛 龍 的 智 商 相 當 高 , 眼 睛 也 相 當 大 。
迅猛龍為輕型快速的獸腳類恐龍,長約兩公尺,手掌抓握力強,尾巴堅挺且能維持身體平衡,第二趾有可怕的鐮刀狀爪子。如同猶他盜龍,迅猛龍也是生存在白堊紀的一種奔龍。

以下是我拍的圖

圖1如下↓

圖2如下↓

圖3如下↓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