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動物新聞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從地球上的生命形成之後,在演化過程中,曾經出現過許多種類的動植物,另一方面在演化漫長的過程中,也有許許多多的種類敵,不過其他種類的生存競爭而滅亡。這都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現象。但,最近野生動植物「被淘汰」的情形,似乎愈來愈快。以鳥類為例,洪積世〔約一百萬年前以來,大約以每50年1種的頻率,從地球上消失〕。但是據統計,從1851年到1950年這100年間,就約有40種鳥類絕滅了。這等於每2年半就有鳥類絕種。

這些絕種有一大部分是人為的原因所致。包括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與發展,使某些動植物失去其棲息地,或遭受人類濫捕亂殺,或因人類所引進其他種類的生物,在生存競爭中所淘汰等。目前尚有不少物種正瀕臨絕滅厄運。

為營救這些瀕臨絕滅的野生動植物,l973年世界許多國家在美國華盛頓,簽約所謂的華盛頓公約,以嚴格設限瀕臨絕滅野生動植物的國際間貿易。我國亦於民國78年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以嚴禁或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之進口、飼養、繁殖等有關事宜,以保護這些瀕臨絕種的珍貴稀有野生動植物。

此外,也由各學術機構積極進行櫻花鉤吻鮭、梅花鹿、環頸稚、蝴蝶蘭、珠光鳳蝶等珍貴而瀕臨絕種的野生動植物的繁殖或研究。但,事實上,一旦瀕臨絕種之後,甚難回復其族群,我們無論在技術上及經濟上,都要付出許多心意與勞力。

這一本小冊子將說明在近年已絕滅的動物,現在正瀕臨絕種危機的動物現況,並介紹保育這些動物現在所做的各種措施。希望國人都了解物種保護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以維護我們地球上多彩多姿的生命世界。

二、在近世才絕種的動物

演化的路程

在我們這艘「地球號太空船」上,現在仍住著數百萬種動植物,小的如細菌-微生物,也有體長可達30公尺以上的動物-藍鯨,樹高達100公尺以上的紅木〔世界爺〕。大約30億年前,在這行星-地球上,出現最原始的生命以來,在其演化的過程中,已生存過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動植物。但其中也有許許多多物種在演化過程中,或因氣候、地形等環境變化中,因不能適應而絕滅,也有些物種在物種問的生存競爭中被淘汰而滅亡。

以爬蟲類為例,約在2億4千萬年前所出現的爬蟲類,在中生代〔約1億9仟萬年~6千萬年前〕繁榮。各種各型的爬蟲類,共達20個目以上。無論在陸上、湖沼、海上,及空中,部曾有過形形色色爬蟲類動物很活躍的活動。所以中生代都被稱為恐龍時代。但,約6千萬年前,地球的氣候變冷,這些大型爬蟲類在生存競爭中,都敗給被有毛皮、恆溫的哺乳類動物。那些繁榮1億3千萬年的爬蟲類,如今只剩下4個目,包括龜、晰惕、蛇,及鱷魚類,其種類在全世界總共也只有6000種而已。

已絕種的動物

滅絕之路
鳥類在由中新世至鮮新世〔約3500萬年-100萬年前〕之間,平均300年才有1種鳥類在演化過程中,不能適應環境而絕滅。從洪積世〔100萬年前〕至今平均每50年就絕滅1種。但最近300年之間,已經有160種,約等於每2年就有1種鳥類絕種;到了1885年到1905年,僅僅20年的時間之內,竟然有20種鳥類絕種了,這等於每1年都有1種鳥自從地球上消失。哺乳類的情形也差不多,最近300年內,已有60種以上的哺乳動物絕種了。

旅鴿的例子

旅鴿是曾經棲息於北美大陸的一種候鳥。在l9世紀初,估計曾有過50億隻,在北美大陸中可以說是最大的族群。當牠們在遷徙時,太陽都會被這一大群旅鴿所遮蔽。像烏雲一般的島群飛越時,不見天日凡數日。但,人類大肆開伐森林,大量擴大農地,使旅鴿失去了家園,又因其肉鮮美,羽毛又可做裝飾,被大量獵殺,直到1914年辛辛那提動物園所飼育的最後一隻旅鴿死亡以後,鳥類史上曾擁有最大族群的旅鴿,就此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

日本狼的例子

日本狼為日本國內少數中型肉食哺乳動物之一。日本狼在1880年代以後就劇急地減少,終於明治38年,在日本奈良縣的鷲家口捕獲最後的一頭以後,再也看不到這一種野生動物。個遺體由英國人安德遜購去帶回英國。這隻地球上最後一頭日本狼的頭骨與獸皮,現在仍保持在大英博物館的,供人憑吊。

日本狼的絕種,也歸因於人類。由於人類開發山野,使野狼失去其食用動物,再由於其引進洋犬,所帶來的犬瘟所傳染,也有人歸咎放大量獵殺所致。總之,又有一種野生動物從地球上消失。

絕種的原因

大約一萬年前猛瑪象絕種,1870年鵲鴨絕種,都是演化路程上,因不能適應自然環境的自然變化而絕滅的例子。但,最近才絕滅的許多動植物,都歸因於人類活動,有的是直接影響,也有的是間接原因所致。

為肉用或毛皮資源而捕殺,或當做農作物或家畜的害獸而獵殺與濫殺,都算是直接原因。上述之旅鴿及許多地方的野狼,都屬於這種情形。另外北美產的卡羅萊納鸚鴿,也以果園害鳥罪名而被大量捕殺,終於在20世紀初絕滅。此外,印度洋毛里斯島的渡渡鳥,北大西洋的大海鴉,紐西蘭

的巨鳥-莫滑〔俗稱恐鳥〕,非洲產的藍背玲羊等都因濫捕而絕滅。


至於間接原因,可歸納為二類:

為人類擴大耕地、過度開發森林,湖沼與濕地沼澤的掩埋,又大量使用化學藥劑及

其他污染用,都使野生動物失去其棲息地所致。

則為人類所引進外來種,如鼠類、犬、貓等動物,以及其所帶來的各種瘟疫所害。

原來各特定地區,都有其平衡的生態系,這些外來種常常因為沒有任何天敵,而在很短的時間內大量繁殖,結果干擾原已平衡的生態系。在台灣曾引進非洲大蝸牛〔俗稱大蝸牛〕,原為食用蝸牛,不料因不合國人口味而被遺棄於田野而大量繁殖,可能已影響某些原有小動物的生存,幸而最近卻因商人大量捕捉外銷,又減步其干擾生態系的程度。在日本小笠原群島曾棲息有許多特有種的鳥類。但從l9世紀到20世紀之間,就有5種特有種絕滅了。經調查可能起因於人們所帶進來的家貓所造成。

三、瀕臨絕滅的動物

對於已絕種的動植物,我們已經無能為力。但對於瀕臨絕滅的物種,必須及時設法保育。

野生動物保護與國際合作

以自然環境及資源保育為目標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簡稱IUCN〕」,為積極保護野生動植物,從1966年起就收集全世界瀕臨絕種的動植物資料,建立名錄以利國際合作之保育活動。這一份世界瀕臨絕滅動植物名錄,以其受絕種威脅嚴重程度而分為三類,以規範國際間野生動植物的買賣行為,在1973年2月於華盛頓召開的會議中被接受,故俗稱華盛頓公約,現已有百餘國正式簽約。

華盛頓公約主要內容及主要保護動植物如下表:

華盛頓公約內容之摘要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基準 由於買賣行為可能導致滅絕者 目前似無滅絕之虞,但無

嚴格設限恐有滅絕之虞者 簽約國為保護國內動植物,

請求其他簽約國協助者

列在名錄中

主要動、植

物 大猩猩、大熊貓、藍鯨、黑犀

牛、鸛鳥、白尾鷲、丹頂鶴、

玳瑁等。

以科指定 4科

以屬指定 29屬

以種指定469種 北極熊、非洲象、侏儒河

馬、粉紅鶴、八色鳥、蘭

花類、蘇鐵等

以目指定 27目

以科指定 14科

以屬指定 34屬

以種指定209種 海象(加拿大)、河馬(伽那)、

美洲鴕鳥(烏拉圭)等

以科指定 5科

以屬指定 4屬

以種指定 73種

設限內容 禁止商用買賣,如學術研究為

目的,仍須由進出口雙方政府

簽署許可證書。 商用買賣仍屬可能,但必

須檢附出口國政府所簽署

之許可證書。 如為商用買賣,需檢附出口

國政府所簽署之出口許可證

書,或原產地證明書。

許可條件 買賣及其目的不影響該種的生存 買賣行為不得威脅到該種動植物之生存

非違反法令入手者

如為活體,必須具有適切的運輸方法,及收容設施。

營救計劃

救虎行動

老虎為現存最大的肉食動物之一,曾廣泛分布於亞洲大陸、爪哇 、蘇門答臘等地。在1920年代時,至少有過l0萬頭,但由於其棲息地-森林被大量破壞,又因其美麗昂貴的虎皮,慘遭濫捕。1960年時減為2萬頭,至1970年更銳減至5千頭倖存。如不加以保育,其滅亡似將為定局。

為營救這種美麗的大貓,1972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簡稱WWF〕和IUCN出面和印度、尼泊爾等國合作,規劃並實行「營救老虎行動」通過世界傳播媒體,一方面募款,另一方面以印度、尼泊爾為中心,設定保護區並嚴格取締盜獵。

至1976年11月,在WWF的國際評議會上,印度的本計畫負責人宣布說:老虎已得救。這一項救虎作戰為最近保護動物運動中規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項,不單保護了老虎,也保育當地的雲豹、靈豹等珍稀動物。但,救虎行動並沒有到可以結束的時候。尚有爪哇虎、波斯虎亟待營救。

為二大巨獸求救

象與犀牛為今世陸地上最大的二種動物。但由於象牙與犀牛角都被許多人視做貴重物。其中象牙為高級飾品的材料,犀牛角則為亞洲人當做高貴藥材〔其實,其藥效尚無具體科學根據〕,在中東則成為短劍的柄,而常遭獵捕濫殺。

1976年至1979年IUCN與WWF共同合作調查非洲象與犀牛的棲息地,及象牙與犀牛角的買賣情形;結果如所預料,這二種巨獸的棲息地與分布確實已減少許多。其原因正是棲息地被破壞,食草減少,以及採象牙、鋸犀牛角為目的盜獵活動之猖獗。

現存的象有二種,生活在東南亞和印度的印度象,及非洲撤哈拉沙漠南邊的非洲象。非洲象不能像印度象那樣家畜化,只為了象牙與狩獵而遭受濫殺。肯亞目前有約6萬5千頭象,這個數目只有十年前的十分之一。現在雖然已劃入國家公園和設定保護區以保育,但由於農牧地之不斷地擴大,使棲息地相對減小,又因最近的旱災,非洲象的前途頗受憂慮。

犀牛也是草食性的陸生巨獸,僅次於大象。現在共有5種犀牛,其中3種在亞洲,2種在非洲,都瀕臨絕種。例如非洲的犀牛有白犀牛與黑犀牛,合計一共只有1萬數千頭,比160年前,現在只有其5%生存而已。白犀牛只剩3千頭,而黑犀牛亦只有1萬3千頭。亞洲的犀牛中,爪哇犀牛只剩65頭在爪哇島西部的保護區內;印度犀牛原已瀕臨絕種,幸而及時保護現已有1千6百頭;蘇門答臘犀牛為最小的犀牛,分散在蘇門答臘、婆羅洲,與馬來半島,都是很小的族群,總共只有500頭,恐有絕種之慮,因為這麼小的族群,實在經不起天災人禍,應該早日設法保育,或復育。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科學家20日表示,他們將已滅絕的袋狼(Thylacine,又稱Tasmania Tiger或Tasmania Wolf)基因植入老鼠體內,使這個基因順利「復活」。這項突破意味,科學家有朝一日或許真的能像電影「侏羅紀公園」所演的,使恐龍等已滅絕的生物復活。

澳洲與美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在這項全球首見的實驗中,他們取出袋狼標本中的一個基因後,將它植入老鼠的胚胎,基因最後順利復活。墨爾本大學的研究計畫負責人帕斯克說:「這是科學家首次利用已滅絕物種的DNA誘發另一活體生物的機能反應。」但研究人員指出,真正複製袋狼的日子仍很遙遠。

新南威爾斯大學理學院院長艾契爾指出,這是邁向再創已滅絕生物的重要突破。他說:「我個人認為,這個目標一定可以實現。我們另一個團隊正展開類似的研究,對象是另一種已滅絕的澳洲動物。我們認為,很可能達成目標。」艾契爾曾試圖複製袋狼。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將袋狼的一個基因植入老鼠胚胎後,檢查該基因的功能,結果發現,發育中的老鼠軟骨原骨已經具有功能,最後並可以形成骨骼。研究報告已透過科學電子期刊《PLoS ONE》發表。

參與這項實驗的德州大學研究員貝赫林格指出:「這項研究具有非常可觀的應用潛力,包括發展新的生物醫學,以及深入瞭解已滅絕生物的生物學面貌。」墨爾本大學的瑪麗琳‧藍富瑞表示,在物種加速滅絕的此時,這項研究成果相當重要;她並強調,複製已滅絕物種並非這項研究的目的。她強調:「至少在我有生之年不可能,但也許我子女有生之年可能會發生。」

帕斯克表示,儘管科學家或許能夠複製已滅絕的動物,他與研究夥伴使用的技術仍然不可行。他說:「我們可以檢視其中一個基因的功能。多數動物擁有大約3萬個基因…遺憾的是,目前的技術仍然無法複製已滅絕生物。」

最後一隻袋狼1936年死於澳洲荷巴特動物園,部分博物館以酒精保存某些小袋狼與成熟袋狼的身體組織,帕斯克團隊使用墨爾本維多利亞博物館提供的百年標本。

科學家20日表示,他們將已滅絕的袋狼(Thylacine,又稱Tasmania Tiger或Tasmania Wolf)基因植入老鼠體內,使這個基因順利「復活」。這項突破意味,科學家有朝一日或許真的能像電影「侏羅紀公園」所演的,使恐龍等已滅絕的生物復活。

澳洲與美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在這項全球首見的實驗中,他們取出袋狼標本中的一個基因後,將它植入老鼠的胚胎,基因最後順利復活。墨爾本大學的研究計畫負責人帕斯克說:「這是科學家首次利用已滅絕物種的DNA誘發另一活體生物的機能反應。」但研究人員指出,真正複製袋狼的日子仍很遙遠。

新南威爾斯大學理學院院長艾契爾指出,這是邁向再創已滅絕生物的重要突破。他說:「我個人認為,這個目標一定可以實現。我們另一個團隊正展開類似的研究,對象是另一種已滅絕的澳洲動物。我們認為,很可能達成目標。」艾契爾曾試圖複製袋狼。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將袋狼的一個基因植入老鼠胚胎後,檢查該基因的功能,結果發現,發育中的老鼠軟骨原骨已經具有功能,最後並可以形成骨骼。研究報告已透過科學電子期刊《PLoS ONE》發表。

參與這項實驗的德州大學研究員貝赫林格指出:「這項研究具有非常可觀的應用潛力,包括發展新的生物醫學,以及深入瞭解已滅絕生物的生物學面貌。」墨爾本大學的瑪麗琳‧藍富瑞表示,在物種加速滅絕的此時,這項研究成果相當重要;她並強調,複製已滅絕物種並非這項研究的目的。她強調:「至少在我有生之年不可能,但也許我子女有生之年可能會發生。」

帕斯克表示,儘管科學家或許能夠複製已滅絕的動物,他與研究夥伴使用的技術仍然不可行。他說:「我們可以檢視其中一個基因的功能。多數動物擁有大約3萬個基因…遺憾的是,目前的技術仍然無法複製已滅絕生物。」

最後一隻袋狼1936年死於澳洲荷巴特動物園,部分博物館以酒精保存某些小袋狼與成熟袋狼的身體組織,帕斯克團隊使用墨爾本維多利亞博物館提供的百年標本。

 

轉載至http://udn.com/NEWS/WORLD/WOR4/4350050.shtml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苗君平/外埔報導】
2007.10.19 03:45 am
 
 

 

 

 

 

 

 

 

 

 

 

台灣省農會計畫在外埔鄉的休閒綜合農牧場,開闢獨角仙野放生態園區,提供觀察甲蟲生態,明年寒假還將舉辦獨角仙生態遊學體驗營,讓學童了解演化過程。

承辦活動的土庫農會課員陳特凱表示,獨角仙是生態指標,生態愈乾淨,數量就愈多。

他說,獨角仙是益蟲,以腐敗樹木維生,排泄物是植物最佳養分,所以獨角仙愈多地方,生命力愈強盛,生態營區以本土品種為主,但也有外來罕見品種。

他表示,獨角仙在求偶、覓食、爭地盤時都會相互打鬥,園內將設「戰鬥台」,讓兩隻公的獨角仙相互戰鬥。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隆市一名國中一年級的男同學,無意間在自家中庭撿到一隻甲蟲後,從此開啟他對甲蟲滿懷的熱情,更因此涉獵許多昆蟲學的知識,如今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家裡飼養的各式甲蟲,數量已經上百只。看到這群蠕動中的幼蟲,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全身雞皮疙瘩,女生看到這個景象通常更是驚慌失色,不過像這類的蟲蟲,在這間屋子里,養了上百只。就讀碇內國中一年級的謝仲瑄,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在自家中庭撿到一隻甲蟲,從此開啟他對甲蟲的研究興趣,至今投入的時間與金錢不計其數,整間房子幾乎到處都有這些蟲蟲。爸媽原本擔心甲蟲數量太多,家裡會出現爬的到處都是的蟲蟲危機,不過看到兒子玩蟲玩出興趣,也就讓孩子自由發展。謝仲瑄除了玩蟲養蟲以外,他也研讀與甲蟲有關的書籍資料,對其生態習性、棲息環境更是如數家珍,近年來許多小朋友受到卡通片的影響,都跑去買甲蟲讓他們互相打斗,玩膩了救隨意丟棄,讓他感到相當心疼,希望將來能念昆蟲系,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使命。 基隆報導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芝甲蟲收藏館 活體蟲兒大集合
甲蟲達人葉國村展示電視卡通中「海克力斯」長戟大兜,後方生態箱內飼養活體甲蟲。(記者黃其豪攝)

〔記者黃其豪/三芝報導〕北縣三芝鄉老農夫樂活村邀請甲蟲達人葉國村設立甲蟲收藏館,三芝鄉農會表示,學校團體想要深入了解甲蟲,預約電話(○二)二六三六二三四五,樂活村長李洺展。

甲蟲館展示架上排列一個個生態箱,收藏許多品種活體鍬形蟲,外表色澤都不一樣,品種超過四十種,除了常見的鍬形蟲,像是俗稱阿鐵龍的亞克提恩品種,受到小朋友歡迎的利奇大兜,大艷鍬、平胸象、澳洲政府列為保育類昆蟲的彩虹鍬,卡通「甲蟲王者」中的長戟大兜「海克力斯」,從鍬形蟲的蟲卵到鍬形蟲的標本都有收藏。

甲蟲達人葉國村說,養殖鍬形蟲很容易,尤其台灣獨角仙是新手入門的最佳選擇,一隻鍬形蟲的壽命,約四個月到兩年左右,小朋友飼養可從幼蟲、成蟲的蛻變乃至於死亡做成標本,了解鍬形蟲的生活習性。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說,科學家確認,在東南亞婆羅洲島(即加裏曼丹島)發現的雲豹是貓科新物種。婆羅洲雲豹是該島最大的食肉動物,大小與小型美洲獅相當。其犬齒長度相對于體型來說居貓科動物之首。

    圖為3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會公布的婆羅洲雲豹的照片。 新華社/路透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5日說,科學家確認,在東南亞婆羅洲島發現的雲豹是貓科新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說,美國科學家將婆羅洲雲豹與生活在東南亞大陸的雲豹的DNA進行對比研究得出結論,這兩個種群早在約140萬年前就開始趨異。而此前曾有專家認為,它們屬同一物種。

   基金會援引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斯蒂芬·奧布賴恩博士的話說,“基因研究結果表明,婆羅洲雲豹應該被認做是獨立的新物種。”

   婆羅洲雲豹是婆羅洲島最大的食肉動物,大小與小型美洲獅相當。其犬齒長度相對于體型來說,居貓科動物之首。

   據估計,婆羅洲島熱帶雨林中約有5000至1.1萬只婆羅洲雲豹。世界自然基金會說,這一地區的雨林裏還有許多迄今未被人類發現的物種,但雨林的生存正受到伐木業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設在瑞士格朗。去年12月,該基金會公布,科學家在婆羅洲島發現至少52個新物種,包括30種魚、兩種樹蛙和數種植物。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0年前澳政府從海外將百餘只蔗蟾蜍,Bufo marinus引入昆士蘭州,用來對付吃甘蔗的昆蟲。未曾想到這些蔗蟾蜍不僅胃口大,而且繁殖速度快,用它們消滅害蟲的目的沒達到,反而演變成一場生態災難。現在,科學家又發現它們的進化速度驚人,已經進化出長而有力的後腿,生存能力劇增。蔗蟾蜍體態豐滿,模樣醜陋,其毒液可以毒死鱷魚、蛇以及其他一些食肉動物。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蔗蟾蜍在潮濕天氣時每晚能跳躍1.8公里,這可是任一種類青蛙和蟾蜍的記錄。但更加驚人的發現還在後頭:最先到達的蔗蟾蜍的後腿比遲到達的蔗蟾蜍更長。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一年來產於東南亞的泰國虎Siamese Tigerfish和新幾內亞虎由於人為的破壞導致,野生捕撈的個體也因此水漲船高,不曉得台灣此魚的愛好者是否感受到了呢?!同時,未來野生優質個體視必將一魚難求;圖片中該魚為泰國漁夫在當地河中所捕獲的極優個體,同時在那個水族缸裡是鐵定不能夠飼養到這麼大隻的拉,嚇死人囉,不知道它要怎麼翻身哩,會不會覺得這個新家太小了啊,同時,也相信現在它應該是在某些當地老饕的腹內囉>__< 哀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倖存者是人們在哥倫比亞境內的山脈中發現的。它們也許是最後一批僅存於世的油彩蛙(painted frog)。科學家現在正在加緊對它們的保護。此前,人們最後一次見到油彩蛙要追溯到1995年。研究人員說,油彩蛙之所以會被認為已經滅絕,是因為它們曾受到了一種致命的真菌性疾病的襲擊。這種名為chytridiomycosis的皮膚菌給包括蛙類在內的中南美洲的兩棲類動物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現在,油彩蛙的重新出現又讓科學家們燃起了一絲希望。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裕廊漁港出現像ET和裝甲車的怪魚,不過一名魚販兼煮炒檔老板說,他爺爺曾煮過給他吃,之後就沒見過了,沒想到這次看到這多條。這名煮炒檔老板藍栗吉說,上週五他到裕廊漁港買魚,忽然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他一看因為樣子怪異。即使有人買,也只買一條。怪魚約700克至1公斤左右,他必須一對一向顧客介紹,否則顧客看了都不敢買。他們都說魚樣子很難看可以吃嗎?他聲稱這種魚可能來自印尼或印度,許多人都誤以為是鱘龍魚。我當天煮來吃,它的肉不像普通的魚肉,非常順滑。它的頭是個殼,裡頭有可以吃的黏質。它身上的鱗片不是用刀就能刮得出的。魚的鱗就像殼一樣,要拔出來的。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在動物園裡見過身長有十幾厘米的大蟾蜍(俗稱“癩蛤蟆”)。可是你見過只有蝌蚪大小的蟾蜍嗎?巴西杜伊烏迪大學的學者日前宣布,經過5年的觀察和研究,他們發現了一種世界上最小的蟾蜍。這種蟾蜍長大後最小的身長僅8毫米,相當於普通的蝌蚪那麼大。如果它蹲在地上,你不仔細看還找不到它!新發現的蟾蜍最小的身長為8毫米,最大的身長也不超過18毫米。由於這類蟾蜍棲息在巴西熱帶山地雨林區,因此學者們給這種蟾蜍起名為山地蟾蜍。由於它們從來不缺乏食物,所以它們也不像蟾蜍那樣需要冬眠,一年到頭都很活躍。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研究隊在吉打日萊峰發現新品種青蛙,證實取名為“Rana monjerai”的罕見蛙種是大馬的第166種生存蛙類,驗證大馬熱帶雨林仍有未知名生物,有廣闊研究空間。大馬理科大學函授教育學院副教授依布拉欣查阿法博士指出,取名“Rana”的新品種青蛙專用名為“monjerai”,已被學界承認為新發現品種。由於該品種青蛙是在棲息地日萊峰高山被發現,因此被取名為日萊峰高山的英文縮寫。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加坡國立大學兩位研究員在印尼蘇門答臘,發現目前已知的全世界最小的魚,學名叫Pae.Progenetica,其成魚身長僅7.9公釐,跟手指一樣大,是全世界發現到最小的魚。這種魚細小透明,是鯉魚的遠親,生長在印尼蘇門答臘和馬來西亞婆羅洲酸性甚高的沼澤帶。這種雌魚比生長在西太平洋海域的原紀錄保持者,侏儒蝦虎魚學名Trimmatom Nanus還小,性功能成熟的侏儒蝦虎魚身長八公釐,柯特拉說此魚顱骨嚴重發育不全,因此腦袋暴露在外。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科學家日前從印度尼西亞東北部海域發現了一種頗有意思的動物:“可以用鰭來走路”的鯊魚。研究人員宣稱,這種鯊魚所生活的海域堪稱“地球上最美麗的海洋”之一,裡面隱藏著大量不為人類所知的動植物資源。不過,由於上述海域正在遭受漁民使用高強度電網和致命毒藥反複發展的“濫捕濫撈行為”,這種奇特的鯊魚或者別的尚未被人類發現的新奇物種可能會最終難逃滅絕的厄運。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種中國獨有的蟾類動物髭蟾,近日在貴州省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被發現。據科研資料記載,髭蟾又叫胡子蛙,鋤足蟾科角蟾亞科的一屬,為中國特有珍稀瀕危兩棲動物,雄髭蟾每年發情期時,上頜邊緣都會長出8至11枚黑色角質刺,有中國角怪和世界上長有最多胡子的蛙之稱。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婆羅洲犀牛拯救基金計劃的巡邏隊首次在沙巴森林內錄到蘇門答臘犀牛的影像,證實沙巴森林仍存有頻臨絕種的犀牛。基金會計劃主任達雅柏蘭博士說“在棲息地發現犀牛並入鏡是令人鼓舞的事,我們在沙巴尋找瀕臨絕種的動物已有10年之久。雖然已多次發現犀牛的足跡,但親眼看見犀牛還是頭一次。她說:“我們對錄影片段感到非常振奮,因為能夠直接辨別犀牛的性別和健康狀況,在這之前,我們都以推測鑑定。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美洲特有的「布魯德 13蟬」


北美洲特有的「布魯德 13蟬」(Brood XIII) 在經過17年蟄伏後將於破土而出,進行求偶及脫殼,由於這

次總數量高達數十億隻,屆時雄蟬求偶所產生的大合唱,音量將極為驚人,但也有人迫不急待等著享用

以蟬為料理的蟲蟲大餐。 被稱為「布魯德 13蟬」的這次造訪,預計出現在伊利諾、愛荷華、威斯康辛、

密西根及印第安納州地區。芝加哥自然博物館昆蟲專家桑莫斯說:「這次是歷來最大昆蟲出土」。 「布

魯德 13蟬」長著紅眼睛,體形如蝦子,不會咬或螫人,但雄蟬求偶鳴叫聲音量,卻高於電話、割草機及

電動工具所發出的聲音。所有蟬都會在幾天之內掘土出地、交配,然後爬到樹木等垂直表面進行脫殼、

羽化為成蟲。而成蟲生命僅有 30 天,其主要目的就是交配。 專家估計,在一些茂密樹林中,每英畝地

會有高達 1500 萬隻蟬擠在樹上。但蟬並不會傷害人類,卻是鳥類、松鼠,以及寵物最愛的大餐,特別

是狗,因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這種周期性蟬通常僅在北美東半部地區出現,上一次大規模出現,是

2004 年在東部 15 個州的「布魯德 10 蟬」,也是經過 17 年蟄伏,有些蟬種則只經過 13 年;而每年

夏季定期出現的蟬種,在世界各地則十分普遍。 一隻雄蟬求偶鳴叫聲音量,約 90 分貝相當於廚房攪拌

器所發出的聲音。由於數量特別多,未來數周將會使許多人打消舉辦室外活動。一名冰雕業者還記得在1

990 年一場婚禮上,盤子一端出來,許多蟬就蜂擁而上,破壞了上面的冰雕。 至於這次蟬鋪天蓋地出

現的確切時間,雖有不同見解,但專家預判會在 5 月 22 日至 6 月 1 日之間。蟬在世界其他地區有被人

食用,味道像是蝦或罐頭蘆筍。芝加哥專研烹調的哈蒙德說,他與友人要好好品嘗蟬的料理,準備炸熟

後沾著醬料吃。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如下

在日本被稱為「鱈場蟹」的帝王蟹,生長在北海道北方鄂霍次克海域(屬蜘蛛蟹科)

King crab, 一聽到它的名號, 是否馬上就有點肅然起敬呢? 再看看, 如此龐然大物, 提起它那長長的腳, 一步一步優雅行走的模樣, 哇! 其氣勢真不愧是" 阿拉斯加之王" .來自遙遠,酷寒,險惡的北極海域. 每到了春天, 群隊的帝王蟹走在白令海的大陸斜坡, 像是支訓練精良的皇家軍, 橫掃了 擋住它們行軍去路的所有生物 - 海星, 海膽, 蛤蜊, 其他螃蟹.......有時較小的好幾千隻帝王蟹們會集結, 形成高40呎寬60呎的圓頂形. 螃蟹們上下前後的走動像是行走的螃蟹漩渦. 非常壯觀!

帝王蟹和黃金蟹或藍蟹等不同, 因為它並非真正的螃蟹, 而是被歸類為寄居蟹的親戚 . 如何區分"真假"螃蟹呢? 真正的螃蟹有四對腳加上一對蟹鉗子. 腳關節的連結處是往前曲. 帝王蟹則只有三對腳加上一對蟹鉗(較大的蟹鉗稱為" killer", 較小的是稱為"feeder"), 它們的腳是向後彎. 真螃蟹是疾行者, 帝王蟹則是優哉的散步者.

帝王蟹分為三類: Red, Blue , Brown 肉質最好含肉量最豐富的是red king crab. 一般帝王蟹最久可存活超過十年以上, 並且不斷長成到非常可觀的身量. 根據紀錄, 迄今捕獲到最大的帝王蟹足足25磅重, 蟹腳張開來有六呎長. 一般市場上所販售的活帝王蟹, 平均是3~6磅重.

帝王蟹的捕撈方式, 是使用堅固的鐵絲網, 做成大的四方形誘捕籠, 裡面放置新鮮的魚, 蛤蜊等當餌, 沉入海底. 順便一提, 蟹類有一致命傷, 就是它無法抗拒海鮮大餐! 而且還是美食鑑賞家. fishy fishy 的,它可是嗤之以鼻呢! 只要是最新鮮, 最棒的海鮮, 上刀山或下油鍋, 它們絕對是義無反顧, 自動上網了.

Crabbers將誘捕籠拖拉上船後, 須將帝王蟹放置在live tank 裡, 再送到岸邊的處理廠. 只有活的帝王蟹才會被收受進行篩選. 適合市場的尺寸大小的, 就放在live tank, 等待出貨, 其餘的, 馬上煮熟, 並急速冷凍後, 再分類供應市場需求. 冷凍蟹腿通常全年供應無 匱. 捕穫期則有嚴格的法令限制, 採取分區開放漁場以確保它的永續供應.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據「生活科學」網站8日報導,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的研究員查爾斯˙福利長達10多年尋找後,終於在坦桑尼亞塔蘭吉雷國家公園發現稀有的白色長頸鹿,身體大部分白色,4隻腿的下半部分是常見褐色。他認為這可能並不是純粹的白化病動物。 福利認為這隻長頸鹿可能並不是一隻純粹的白化病動物,白化病動物是由於缺乏形成體表顏色的色素,而福利覺得這隻白色的長頸鹿可能隻是比普通長頸鹿的身體顏色更淺一些。

http://share.youthwant.com.tw/sh.php?do=D&id=62002935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山羌

台灣山羌也是分布在闊葉林的鹿科動物。牠的形體比水鹿,梅花鹿小,但是牠的習性卻十分的機靈,動作也十分敏捷,可以逃脫獵人的追捕。台灣山羌的生性膽怯,只敢在清晨,黃昏或深夜時出來活動,選擇的地點大都是接近水源的草原或森林。雄山羌有角而雌山羌卻沒有角。雄的山羌常會為了爭配偶而互鬥,把彼此打的傷痕累累。

霍加( Okapi ) 學名Okapia johnstoni

(2) 分布地區==> 剛果東北部伊士里森林

(3) 外貿特徵==> 身長約2.5公尺 高2公尺 重200~250公斤 腳上有類似斑馬的白色條紋 但是模樣項長頸鹿 只是脖子比較短哦 耳朵大大圓圓眼睛也水汪汪的~

(4) 個性==> 大都夜行且孤僻害羞 一天只睡覺{ 5分鐘 }隨時保持高度警覺

(5) 霍加為分長罕見的 非洲鹿 義大利羅馬動物園內飼養全世界動物園唯一僅有的1隻 !

(6) 補充一點霍加的四隻腳 就好像都是穿了白襪一樣 呵呵~~

1.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

2.白鰭豚: 別名白暨、白鰭豚, 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 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3.蘇門答臘虎 ,在野生狀態下只有20隻。

4.奧裏諾科鱷魚

5.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據專家估計, 世界上僅有500隻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類, 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7.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

8.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Crocodile, 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 s)

9.泰國豬鼻蝙蝠(Kittis Hog-nosed Bat)

10.夏威夷蝸牛(genus Achatinella)

http://www.redlist.org/

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動物

在200多萬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萬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貓已經廣布于我國南半部﹐組成了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今天該動物群的許多種已經絕滅﹐而大熊貓卻一直活下來﹐所以大熊貓有“活化石”之稱。

毛冠鹿(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學 名:Elaphodus cephalophus

英文名:Tufted deer

這種體態玲瓏的小鹿,身長 120釐米左右,體重約30千克。似鹿而不同于鹿(有角而角不分杈),似獐而非獐(既長有長的獠牙,也長有小角),似麂而非麂(有小角卻無額腺);毛色似黑麂,毛質似獐。它的前額長有一簇硬而直立的黑色毛叢,像戴上了一頂特殊的小帽,雄鹿那一對長約 3釐米的角隱于毛叢之中。

毛冠鹿棲息于海拔1000米—4500米的各種密林或山地灌叢中,多在晨昏成對活動這種成雙入對的習性,在鹿類中是很少見的。主要為草食性,也吃嫩葉和野果。

體態優美,性格溫順的毛冠鹿,頭頂黑色小帽,再配上銀白色的耳緣,極受人們喜愛。無知而貪婪的人們因其肉味鮮嫩,毛皮質量好而大肆捕捉,使其瀕於滅絕。

台灣藍鵲是台灣特有種鳥類,主要生活於中、低海拔的闊葉林中。牠們的身體大致為藍色,頭、胸部為黑色,嘴及腳為鮮紅色,牠們有條佔了全身2/3的長尾巴,尾巴的末端是白色的,飛行的時候顯得非常飄逸動人,民間稱呼牠們為「長尾山娘」;當牠們成群移動時,是一隻接著一隻、依序地飛過樹間,好似正在進行熱鬧的廟會遊行一般,人們便稱呼這種隊伍為「長尾陣」。

  台灣雲豹是台灣最珍貴的野生動物之一,原本活躍在台灣島上一千公尺左右的高山,原住民魯凱族甚至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從雲豹變來的。其學名為Neofelis nebulosa (Clouded Leopard),體長60~105公分,尾長55~90公分,體重16~23公斤,為體長、尾長、腿短之動物,體呈黃褐色,耳短而圓,耳背黑色,且耳中央具灰白斑,頸側及體側具大黑斑,腹部近白色,腹部及四肢混有不規則之褐色斑紋,足部之足墊大而明顯,由於其外型介於虎與豹之間而身披不規則如雲般之花紋,故名「雲豹」。雲豹為食肉目之大型貓科動物,為臺灣特有亞種。屬夜行性樹棲動物,於晨昏單獨外出覓食,其生性敏捷,行動靈巧,由於具有強壯的爪及具有平衡作用的尾巴,因此身手矯健,可於樹上捕捉獼猴、鳥類及松鼠等動物,而當樹下有獵物通過時,亦可以飛撲而下之方式咬住獵物之頸部再吃食。族群量不明,推測目前可能僅存在玉山和大武山一帶,且極可能已經絕種。
參考資料 奇摩知識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