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動物新聞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稀有動物「黿」現身 閩江流域50年來首見



中國福建省日前有民眾捉到一隻既像龜,又像鱉的動物,經過專家鑑定,這是一種名為「黿」(音同"元")的稀有動物,黿已經有50多年未曾被人發現過,當地一位民眾日前在河邊釣魚,原以為釣上一隻巨龜,不過專家鑑定後發現,這既不是龜,也不是鱉,而是一種名叫「黿」的稀有動物。黿的尾部特別短,兩個眼睛距離比較寬,背甲長89公分,寬58公分,重達31.5公斤。生物學家說,近50年來閩江流域一帶未曾出現過,這項發現很罕見。由於這隻雄性的黿只能在自然中生長,因此民眾決定放牠一條生路。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4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受威脅生物紅名單)

http://www.iucnredlist.org/

支持地球保育!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動物幾乎隨時都會絕種,但哪一種動物目前的數量最少則無人可考。

前十名的稀有動物

1.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
2.白鰭豚: 別名白暨、白鰭豚, 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 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3.蘇門答臘虎 ,在野生狀態下只有20隻。
4.奧裏諾科鱷魚
5.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據專家估計, 世界上僅有500隻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類, 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7.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
8.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Crocodile, 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 s)
9.泰國豬鼻蝙蝠(Kittis Hog-nosed Bat)
10.夏威夷蝸牛(genus Achatinella)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 前 台 灣 有 記 錄 之 鍬 形 蟲 已 超 過 5 0 種 , 雖 然 大 多 數 種 類 之 棲 息 環 境
為 林 相 保 持 完 整 之 原 始 林 , 但 仍 有 不 少 種 類 因 先 天 條 件 限 制 或 族 群
分 布 狹 隘 , 在 台 灣 的 分 布 , 非 常 靠 近 市 鎮 或 僅 限 於 某 些 地 區 , 若 以 目 前
台 灣 經 濟 開 發 的 腳 步 看 來 , 某 些 鍬 形 蟲 科 昆 蟲 族 群 之 未 來 仍 籠 罩 著 一 層 陰 影

生 態 與 保 育 :

鍬 形 蟲 為 森 林 中 非 常 引 人 注 目 的 一 類 昆 蟲 , 台 灣 50幾 種 鍬 形 蟲 中 , 不 乏
外 觀 特 殊 或 體 形 巨 大 者 。 在 蛻 變 為 成 蟲 前 , 幼 蟲 時 期 生 活 於 不 見 天 日 的 朽 木 中 ,
外 觀 為 毫 不 起 眼 的 蠐 螬 式 幼 蟲 , 即 一 般 人 所 稱 之 雞 母 蟲 , 這 些 以 腐 朽 樹 木
為 食 物 的 幼 蟲 , 在 整 個 森 林 生 態 系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 除 了 自 身 取 食 腐 朽 木 材
並 將 其 消 化 分 解 以 外 , 其 所 占 的 重 要 性 , 主 要 是 因 其 強 有 力 的 大 顎 可 將 整 棵
完 整 的 倒 木 快 速 做 一 初 步 的 機 械 性 分 解 , 並 供 其 他 生 物 利 用 加 速 物 質 於 大 自 然 中 循 環

在 長 達 數 月 到 數 年 的 幼 蟲 階 段 , 除 了 需 盡 量 躲 藏 於 朽 木 內 以 躲 避 一 些 捕 食 性 天 敵 ,
尚 需 在 有 限 的 生 存 空 間 內 與 其 他 的 幼 蟲 激 烈 競 爭 , 除 此 之 外 , 任 何 環 境 的 劇 烈 變 化 ,
例 如 乾 旱 、 高 溫 等 都 會 對 其 生 存 造 成 威 脅 。 由 於 早 期 台 灣 林 業 經 營 型 態 不 當 導 致
森 林 生 態 系 改 變 , 中 低 海 拔 原 始 林 所 剩 無 幾 。 除 有 關 當 局 進 行 大 面 積 造 林 ,
造 林 樹 種 不 是 鍬 形 蟲 幼 蟲 之 食 用 植 物 , 同 時 人 造 林 中 亦 缺 乏 足 夠 樹 齡 之 倒 朽 木
可 供 為 食 , 現 今 坡 度 稍 緩 之 山 坡 地 , 則 皆 開 墾 成 果 園 、 菜 園 或 茶 園 , 甚 至 整 座 山
都 闢 為 竹 林 或 檳 榔 園 者 比 比 皆 是 , 棲 地 破 壞 再 加 上 山 坡 地 面 臨 過 度 開 發 的
壓 力 , 都 是 目 前 鍬 形 蟲 族 群 生 存 所 面 臨 的 最 大 威 脅 , 無 形 中 使 鍬 形 蟲
在 其 漫 長 的 一 生 更 增 加 了 不 利 生 存 的 變 因 。

在 台 灣 短 短 幾 百 年 的 人 文 活 動 中 , 開 發 原 本 只 集 中 於 台 灣 西 部 平 原 地 區 ,
農 田 和 果 園 取 代 了 大 部 分 的 原 始 自 然 植 被 , 但 到 最 近 一 、 二 十 年 ,
由 於 台 灣 快 速 發 展 , 原 本 台 灣 西 部 低 平 山 區 未 被 破 壞 的 森 林 所 形 成 之
棲 息 島(habitat islands)亦 不 免 遭 受 面 積 縮 減 或 毀 滅 的 命 運 , 且 開 發 情 形 漸 往
高 山 地 區 及 東 部 擴 展 。 早 期 台 灣 缺 乏 完 整 且 持 續 的 生 物 相 調 查 , 幸 好
目 前 台 灣 本 土 基 礎 生 物 資 料 逐 漸 受 到 重 視 , 許 多 學 術 研 究 機 構 或 是 政 府 單 位
正 逐 步 建 立 本 土 生 物 基 本 資 料 。 在 族 群 調 查 方 面 , 鍬 形 蟲 科 昆 蟲 雖 有 某 些
趨 性 可 供 利 用 於 族 群 調 查 , 因 牽 涉 到 研 究 單 位 調 查 取 樣 方 法 或 其 他 人 為 因 素 ,
大 部 分 機 構 之 蟲 相 調 查 仍 無 法 確 定 鍬 形 蟲 科 昆 蟲 在 台 灣 之 分 布 概 況 及 基 本
生 態 資 料 。 以 本 文 主 角 為 例 , 也 許 長 久 以 來 即 因 外 型 易 與 他 種 混 淆 , 一 直
為 人 所 誤 認 , 或 是 確 因 分 布 地 區 狹 隘 , 缺 乏 採 集 記 錄 , 但 一 般 學 術 機 構 或
政 府 單 位 的 蒐 藏 中 , 確 實 有 發 現 本 種 的 採 集 記 錄 , 而 台 灣 眾 多 愛 好 蒐 藏
昆 蟲 標 本 者 對 本 種 亦 少 有 採 集 , 故 本 鍬 形 蟲 在 台 灣 之 分 布 概 況 除 目 前 曾 有 過
記 錄 之 採 集 地 點 外 , 在 台 灣 其 他 地 區 之 分 布 情 形 則 未 能 確 知 。 但 不 可 忽 視 的 ,
由 於 目 前 已 知 的 棲 息 地 因 鄰 近 市 鎮 , 正 面 臨 開 發 為 果 園 及 住 宅 區 的 威 脅 ,
若 棲 息 地 因 開 發 而 遭 到 破 壞 且 台 灣 其 他 地 區 又 確 實 沒 有 此 種 鍬 形 蟲 分 布 ,
不 禁 令 人 迷 思 台 灣 在 開 發 的 腳 步 中 , 有 多 少 物 種 在 未
被 發 現 的 同 時 , 就 已 步 上 滅 絕 一 途 ?

臺灣大學植物病理系教授/ *中興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氏馬鹿

俗名:Merriam' s Wapiti(Elk)梅氏馬鹿曾生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它是馬鹿中體型最大者,身長可達28米,尾長20厘米,肩高2﹒7米,體重400-500公斤。成年雄鹿有一對美麗的角,可作為有效的自衛武器,角上有6個分支,角長可達1﹒8米,梅氏馬鹿毛為暗紅色,腹部顏色較淺,臀部有一淺色斑,背部沿脊柱有一深色條紋。

梅氏馬鹿喜歡居住在多山地區,以草、細枝、樹葉和其它綠色植物為食。雌鹿及幼仔成群生活,雄鹿則單獨生活,每年9月后,雄鹿便開始尋偶,在自己周圍聚集一群雌鹿,此時常發出深沉有力的叫聲。

在過去梅氏馬鹿最多時曾有1000多萬頭,可是到了19世紀后,有越來越多的白人開始獵殺梅氏馬鹿。因為他們發現梅氏馬鹿不但肉可食、皮可用、雄鹿那對美麗的大角更可作為高檔裝飾品。在人類無情地大肆獵殺之下,梅氏馬鹿迅速減少,特別是到19世紀后期,人類的獵殺更是瘋狂,就這樣1000多萬頭的梅氏馬鹿歷經百年的滄桑之后只剩下一個不足幾百頭的家族了,它們為了躲避槍殺逃到了密林深處,但還是在1906年被獵人發現了,此時的獵人并沒有因它們已是最后的一群而放它們一條生路,到了1942年這最后的一個家族只殘存了幾十只。幸運的是這時美國政府及時采取了保護措施,專為這僅剩的幾十只梅氏馬鹿建立了保護區。這也表明野生的梅氏馬鹿已經滅絕。梅氏馬鹿:1942年野生滅絕。

格陵蘭馴鹿

俗名:Greenland LTundra Reindeer 19世紀以前,在格陵蘭島上馴鹿成群,除了北極熊偶爾能捕食到它,愛斯基摩人古老的狩獵方式并沒有給它的種群數量帶來影響。島上的居民與各種野生動物都固守著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由地繁衍生息著。

  1814年格陵蘭島成了丹麥的殖民地后,徹底地打破了島上各種野生動物寧靜的生活。丹麥人到來后就開始用各種先進的獵殺工具大量獵殺各種野生動物,馴鹿和北極熊是他們獵殺的主要對象。隨著人類的不斷獵殺,到了19世紀后期,格陵蘭馴鹿和北極熊已危在旦夕。也許北極熊是幸運的,格陵蘭馴鹿卻最終因人類的過度捕殺而走向滅絕。1950年,是人類能夠在格陵蘭島上發現馴鹿的最后一年。格陵蘭馴鹿:1950年滅絕。

緬因州海鼬

俗名:Sea Mink 僅生活在美國緬因州的海岸一帶,它是鼬科中唯一生活在海里的動物。它們的體長一般為30—53厘米,尾巴粗壯,皮毛厚密黑亮。

緬因州海鼬白天成群生活在一起,很少到深海中去,夜間就在岸邊休息,也很少到離岸邊很遠的陸地中去。它們的食性很雜,海里的各種魚類、貝類都是它們的食物,偶爾還吃些海草調劑一下胃口。由于四肢奇特,因此在陸地上行動笨拙,但在海里,它們軀體靈活,行動敏捷,只要是被它們發現的魚類就很難逃脫。在每年的3—4月是緬因州海鼬的繁殖季節,每胎僅產1仔,孕期50天。此時緬因州還很寒冷,常常風雪交加,因此幼仔出生后的1個月內都被母獸緊緊抱在懷中。這段時間母獸的食物靠雄獸供給。

在人類眼里緬因州海鼬的皮毛細密亮麗,且保暖性能極佳,可稱得上世界上最珍貴的一種皮毛。也正是這身華麗的皮毛給它們招來了滅絕之災,因為在很早以前它們的皮毛制品就已經成了世界各國皇族和貴族專用品。由于人類幾百年來無情地捕殺,使緬因州海鼬到1880年就銷聲匿跡了。目前,在世界上只有被人珍藏的少量緬因州海鼬的皮毛制品。緬因州海鼬:1880年滅絕。

喀斯喀特棕狼

俗名:Cascade Mountian Brown Wolf 喀斯喀特棕狼因生活在加拿大與美國的喀斯喀特山脈地區而得名。棕狼全身棕色,只有腹部呈白色,在叢林中是很好的保護色。棕狼身長約1﹒5米,重70公斤,是狼中較大的一種。棕狼常常在晚上集體覓食,方圓近百里之內都可留下它們覓食的足跡,甚至在必要時可整天整夜地跟蹤目標。它們用其靈敏的聽覺和嗅覺追補獵物。

在棕狼生活的區域內生活的土著人,他們一直視狼為天敵,因為狼的食物也同樣是他們的食物。但他們古老的狩獵方式并沒有給棕狼造成太大的威脅。自17世紀歐洲人入侵北美大陸后,一直把狼作為主要的消滅對象。因為他們認為狼是野蠻的象征,夸張狼的殘酷性,認為狼不但會吃掉牲畜,甚至還吃小孩子。從此,狼被視為惡魔的化身。狼在人類的不斷獵殺下迅速減少。此時的北美動物學家們想到了對狼的保護問題。可為時已晚,在北美已有幾種狼相繼滅亡。

  1950年是人們在喀斯喀特地區能夠見到棕狼的最後一年。從此之后的幾十年中,人們再也沒有發現過它們的蹤跡。喀斯喀特棕狼:1950年滅絕。

黑佛羅裡達黑狼

名稱:Florida Black Wolf

黑佛羅里達狼生活在北美東南部的深山老林里,常常在樹根、河岸等處做窩。
它的體形比北半球的狼稍小,身長1﹒8米、高0﹒8米,體重約40公斤,平常它在夜間覓食,只捕食兔、海狸、老鼠等小型哺乳動物。它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每隔一周或者是10天換一個地方覓食。它與北半球的狼不同的是很少成群結對,就像過去日本狼一樣,公狼與母狼共同哺育小狼。

  黑佛羅里達狼生活的森林中居住北美的土著人,在他們的神話中,狼扮演重要角色。土著人在看見對方之前,在濃霧當中常常相互大聲打招呼,他們稱第一個見到的人為蜂族。他們還用首次見到的動物給自己命名,比如:熊族、鳥族,當然還有狼族。

雖然,阿巴拉齊山脈擋住了白人移民向南推進的腳步,到了1800年,他們仍渡過了密西西比河。他們強制當地人信仰基督教,誰不信教,他們就誣蔑誰,甚至殺害誰。同時他們夸張宣揚狼專門吃小孩兒。黑佛羅里達狼于是成了野蠻的象征,人人得而誅之。到了1910年,因為人的緣故,狼失去了獵物,饑餓的狼開始襲擊家畜。
1917年,有一只黑佛羅里達狼被打死了,據說是一只小狼仔。從那以后人們再也沒有看到過黑佛羅里達狼。黑佛羅里達狼:1917年滅絕。

爪哇虎

俗名:Javan Tiger

名稱:Temminck

1988年代絕種,主要分布於印尼爪哇。巴厘虎(Schwarz) 1940年代絕種,主要分布於印尼巴厘島。 西亞虎(Illiger) 1970年代絕種,分布於土耳其、阿富汗、伊 朗、中國。

賽加羚羊

俗稱:Saiga Antelope

特徵:體長100~150公分 尾長7~10公分 肩高60~80公分

冬毛厚密,呈羊毛狀,灰白色。雄性有角,呈半透明的蜡色。鼻端延長,鼻梁隆起。

棲息於多石或土質堅硬的半沙漠地區。能疾走,不會跳躍。白天和傍晚覓。吃各種耐旱植物。分布於新疆北部的草原地帶,於1950年年滅亡


紐芬蘭白狼

紐芬蘭白狼原為生活於北美洲的大型狼種,成狼體長1.8公尺,體重45公斤。人類進駐北美後,對狼實施大捕殺。這項政策的結果導致白狼在1911年全族滅絕,更嚴重的後果是由於鹿失去了天敵狼的威脅而大量繁殖,接著因鹿群的食性而開始對森林植被大肆破壞。人類一手主導的悲劇不僅帶給其他生物也使得包含自己在內的居住環境蒙受災難。於1911年滅亡。

渡渡鳥

玩過RO吧??對於裡面的大嘴鳥有什麼想法??大嘴鳥是實際存在的生物,原生於位於印度洋西南部的毛里求斯島。渡渡鳥原名愚鳩,是一種巨型鳥類,體長100~110公釐,大小似火雞。
  葡萄牙人進駐毛裡求斯島後,隨即發現渡渡鳥是極為出色的盤中物,捕殺隨之開始。到了1680年,渡渡鳥只與人類共同生活了200多年,就自此從世界上完全消失。到現在連一隻完整的標本都無法保存下來。1680年滅亡。

袋狼

名稱:Thylacine
俗稱:Tasmania Tiger或Tasmania Wolf
分類: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有袋屬
習性:夜行性動物,但白日亦活動
外型:頭部類似狼,雌袋狼和袋鼠一樣具有育兒袋
皮毛:黃褐色短毛從肩到尾有15至20條深色條紋劃過背部
覓食:喜食袋鼠、其他有袋動物、小型齧齒類動物及鳥類
原棲息地:澳洲大陸、塔斯馬尼亞島、新幾內亞
演化紀錄:5000萬年
袋狼,經過5000萬年的長期演化,成為南半球最大型的肉食性有袋類動物,卻因為人類的濫殺,而在短短50年的時間內從地球消失。而最後,人類卻發現原來攻擊羊群的禍首,根本不是袋狼,而是大量的野狗,然而人類的醒悟為時已晚,袋狼已一步一步走向絕滅。

最後一隻已知袋狼,在1936年9月7日死於塔斯馬尼亞首府荷巴特Beaumauris動物園;1986年,因無人能證明袋狼仍然存在,因此正式被列為絕種動物。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協會編輯部企劃

近年來,「生物多樣性」一詞在報章媒體上大量出現,但是,總令人有點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談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不免要回溯到自然保育的歷程。在過去,保育的工作往往侷限於一些瀕危的物種,尤其是大型的哺乳類如熊貓、象、犀牛、虎、鯨豚,或是某些特別漂亮而受到人們大量捕捉的物種如珠光黃裳鳳蝶、長臂金龜,或是如鳥類、魚類、龜類…等,以致於發跡於英國的國際保育組織WWF即以中國的熊貓為其標誌。即使到今日,仍有許多的保育工作偏重在這些少數的瀕危物種上。

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價值

但是,在整個保育工作的推展過程中,保育人士或學者發現,在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去保護這些少數物種的同時,卻有更多的物種面臨絕種的命運,而且隨著文明的發展,物種消逝的速度以過往百千倍的速度在消逝。生物多樣性的提出,最重要的就是在觀念上打破傳統過於強調單一物種保育的方式和價值觀,強調任何生命都有他存在的價值,無關乎其外貌可愛與否或是否瀕臨絕種,猶如佛教人士所談的「眾生平等」的概念。希望藉由觀念的改變,增加人們對生命本質的關懷,從源頭減緩生物的滅絕。

舉例來說,我們決定一塊土地的開發,不再只是思考上頭有沒有任何台灣特有種或瀕臨絕種的生物,而是住在其上的所有生命,也就是其多樣性即具備保育的價值,甚至可說他們本身存在的價值並不亞於人類或其他物種。又如棲蘭檜木林的保護運動,就字面上似乎是在保護檜木林,但保育人士所真正關切是以檜木為主的整個生態體系的保存,包含了棲息在檜木林上的所有生命。否則,檜木林在林務局與退輔會的經營下,並未有面臨絕種的急迫性,何以保育人士如此心急?或許可歸因於對生物多樣性的保存價值的岐異。若就傳統的林木經營,事實上退輔會的作法雖有爭議,但並無重大過失;但若就生物多樣性的保存,我們會發現傳統營林所用的林下清除(指清除森林底下的灌、雜木),或是大面積單一物種的栽植方式,如現今的溪頭與杉林溪等地區,雖有整齊劃一的林地,但其生物相或生物多樣性,相較於原始林而言,就十分貧乏!至於後續所衍生的原住民自治運動,或是國家公園設立的爭議,或許亦可從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找到新的共識。

不過,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不只突破傳統物種保育的觀念,更從物種多樣性的保育,擴展到基因多樣性與生態系多樣性的層次,近年來還有人將其擴展到文化多樣性的範疇。

基因是適應環境變動的基礎

基因多樣性的重要,在於他的豐富性隱含著生命對環境變動的適應力。即使環境劇烈的變遷,但總或許有些基因可以發揮功用而維繫生命。殺蟲劑和昆蟲之間的爭戰可說是基因多樣性的表徵。即使昆蟲面臨在各式各樣在自然界並不存在的人造殺蟲劑,總能有少數昆蟲存活下來,繼而繁衍出具抗藥性的後代。因此,基因多樣性可說是物種面對大自然變化時生存與否的基礎。

此外,在生物科技發達的現今,基因多樣性也提供了生物科技豐富的素材。在醫學上成為疾病的解答,或是新藥開發的利器;在農、林、漁、牧品種改良上,更因為打破了傳統育種的藩籬,可以輕易的進行跨物種間的基因交換,高生產力、抗病性、抗藥性…等基因則成為專利與企業競相追逐的目標。不過,也有許多科學家擔憂在醫學的發展可能會導致基因多樣性的減少,例如因為紅血球發育不全的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卻擁有抵抗虐疾的優勢。所謂高生產力、抗病性的基因,也可能代表著擁有這些基因的物種,可能成為脫柙猛虎。面對大自然無法預期的變化,我們是很難去定義什麼是好的基因,又什麼是壞的基因。

生態系崩潰基因亦無法保存

雖然生物和自然環境會透過演替的過程而相互影響,但是,生態系多樣性的重要,仍可從棲地或土地的多樣性來思考。因為,環境的破壞可說是對生物多樣性最大的威脅。一旦環境遭受到破壞,不僅是棲息在其上的物種無法生存,整個生態系將為之崩潰,基因多樣性也難以保存。例如墾丁的珊瑚礁生態系,在遭遇到核電廠的溫排水與當地居民的破壞之後,珊瑚大量死亡,繼而依賴珊瑚為生的許多生命也瀕臨消失,整個珊瑚礁生態系即面臨瓦解的命運。原本豐富美麗的海底景觀成為一片淒涼而少有生趣的畫面。

什麼叫做瀕臨絕種的動物?

所謂瀕臨絕種的動物,簡單的說,就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由於環境污染、棲息場所被破壞、環境因子的影響或人為的濫殺,使數量急遽減少,而有絕種危機現象的動物。

然而,究竟那些動物有瀕臨絕種的危機呢?這並不是憑空而說的,需要經過周詳的調查,然後經地區性和世界性野生動物保育組織的評估而釐訂。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育組織有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國際動物保護協會、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國際鳥類保護會議、國際水禽研究局、東非野生動物協會及尚比亞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等。

寶島臺灣,目前也有兩個有關的動物保育組織,那就是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及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根據上述世界性野生動物組織在一九七三年做的調查得知,全世界瀕臨絕種的哺乳類動物有海牛、鴨嘴獸、北極熊等二百九十四種;鳥類有黑長尾雉、白鸛、藍腹鷴等二百八十一種;爬行動物有印度巨蟒、鱷魚等八十六種;魚類有腔棘魚類、肺魚類等七十九種;兩棲類有巴拿馬金蛙、中國大山椒魚等二十九種。

四、我們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瀕臨絕滅的動物

台灣的野生動植物世界確實多彩多姿。那是億萬年演化的成果,我們應珍視愛惜牠們。人類科技發展,大幅改善生活環境之餘,也相對地限制、甚至危害到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現在我們應能做什麼?應該怎麼做?

留給牠們生存的生存的空間

如果我們都少用一些紙張,或儘量使用再生紙,我們就可少砍些樹來做紙漿。如果我們妥善規劃都市、農牧地,我們就可以多留一片森林。森林是野生動物的家。如果我們的工廠、養豬場能做好廢水處理,我們的河川、湖泊,也將恢復其原來清淨的河水和湖水。那也是許許多多動植物的家。

最近政府大力倡導環境保護,設立四座國家公園,也劃出很多自然生態保留區,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保留野生生物生存的空間。另外對於瀕臨絕滅的野生動植物.,除劃定其特定的保護區之外,還由專家學者進行其復育的工作。

例如梅花鹿。據歷史文獻,牠們曾經是台灣的山野中,最常見的美麗動物。由於國人迷信鹿茸、鹿鞭等的藥效,遭受濫捕,民國58年或73年以後,台渲島上就再也看不到野生的梅花鹿了。所幸動物園與民間尚飼養著相當數量的梅花鹿,目前已由專家學者在實施其復育計畫,使這些美麗的梅花鹿,能重新活躍於其自然環境。對於環頸雜、珠光鳳蝶、櫻花鉤吻鮭、台灣獼猴等台灣特有種,也都有類似的復育計畫,都劃出適當的復育環境,俟繁殖足夠的族群大小後,慢慢使牠們回歸大自然。這項復育工作並不單純,需要長時間的耐心、愛心、以及細心規劃。

食補的觀念

國人對於稀有生物似乎都會聯想到其藥效其實野生動物的肉和我們所飼養家畜的肉,在成份與營養價值上並沒有什麼不同。論味道則可能還遜色一些。但,有些國人到山野休閒之餘,總要嚐一嚐「野味」,也可能買回來「補」身體。這些都可能只是好奇 但,對於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則是浩劫!

寵物與放生

有些喜歡動物的朋友,都要養寵物。養狼狗、貴賓狗、波斯貓、金絲雀等。這並沒什麼不對。因為這些動物本來就是家畜家禽。但,有些人卻要養野生動物,例如,獼猴、蜥蜴其至老虎、猩猩。這些人可能很疼愛這些動物.但事實上,他反而在加害這些動物。因為許多野生動物根本就無法適應在人類所分給牠的環境中,做常態的生活,不但無法使其繁衍後代,常常就是縮短其壽命。另外他們可能不知道還有一個背後很殘忍的事實。獵人常常為了活捉一隻幼猴〔或幼猩猩〕,必須先殺掉牠的父母猴,甚至其一家族!因為牠們仍有母愛,為營救幼猴可能捨命相救。

放生似乎在做善事。但被釋放出去的野生動物,往往都回不了家,因不能適應新環境,仍然難逃一死,或又被捕回去,再被賣一次。事實上,就有專捕野生動物,例如烏龜、野鳥,供人放生的「生意人」。在這一種情形下,還能以做善事的名義,買鳥獸來放生?如果真正要放生,要做善事,還是有機會。例如:在9月中至10月初,到恆春半島的山野間巡視。很可能就會發現「烏仔踏」上被困的紅尾伯勞,小心解開纏在腳上的繩子,幫牠脫困,這樣才是真正的放生,真正的做善事。或許伯勞會咬疼你指頭,但比起牠們所受之苦,實在算不了什麼。

絕種的原因

大約一萬年前猛瑪象絕種,1870年鵲鴨絕種,都是演化路程上,因不能適應自然環境的自然變化而絕滅的例子。但,最近才絕滅的許多動植物,都歸因於人類活動,有的是直接影響,也有的是間接原因所致。

為肉用或毛皮資源而捕殺,或當做農作物或家畜的害獸而獵殺與濫殺,都算是直接原因。上述之旅鴿及許多地方的野狼,都屬於這種情形。另外北美產的卡羅萊納鸚鴿,也以果園害鳥罪名而被大量捕殺,終於在20世紀初絕滅。此外,印度洋毛里斯島的渡渡鳥,北大西洋的大海鴉,紐西蘭

的巨鳥-莫滑〔俗稱恐鳥〕,非洲產的藍背玲羊等都因濫捕而絕滅。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慶高溫顯"火爐"本色 珍稀動物下水吃冰避暑忙
郭晉嘉 劉裕豐
    經過近一週的高溫炙烤,山城重慶終於盡顯“火爐”本色。在人們紛紛上山避暑或呆在空調房裏消夏時,重慶的各色動物也借著各種方式忙避暑。

    記者走訪重慶市動物園時看到,熊貓、華南虎等瀕危動物都享受著VIP待遇,空調、冰塊、涼茶……一應俱全,動物們呆在工作人員特意佈置的恒溫館舍內愜意非常。

    平日裏熱鬧非常的重慶市野生動物園,如今也變得寂靜。有獸中之王美譽的老虎們在烈日的烘烤下,失去往日的威猛,十幾隻孟加拉虎閉著眼睛,拖著長長的身軀,靜靜地泡在湖中,享受著湖水的清涼。

    大樹底下好乘涼,重慶市野生動物園園區的綠蔭如今成為不少草食動物的天然涼棚:鴕鳥、梅花鹿等動物熱了、累了,都聚集到巨大的樹蔭下尋涼意。

    最怕熱的就屬原本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極熊了。它們見到烈日就蔫了:喘,不吃,懶得動。為散發熱量,它們時常四肢伸開趴在地上,實在熱得不行,就跳進水池裏“泡澡”。

    工作人員為給這位怕熱的“熊先生”降溫消暑,每天要往籠子裏放一些冰磚和西瓜。這些冰磚是“熊先生”的最愛,小塊的推著玩,大塊的就趴在上面,邊乘涼邊啃。

    重慶市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該動物園為讓園內的四百三十余種、三萬多頭(只)動物安全度夏,每天購進大量防暑藥品,並準備幾百公斤的冰塊和西瓜、綠豆等消暑食品。目前動物生活狀態不錯,未發生中暑情況。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絕對不可以壓抑自己內心裡合於人性的呼聲,人對其他動物的憐憫,使他成為真正的人。」
                                                           ~
史懷哲

     遠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時代,野生生物每年滅絕0.001種,也就是每一千年滅絕一種。

     十八世紀以來的三百年間,由於人類直接或間接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每年約有四萬種的野生生物在地球上消失。
  據估計,在二十世紀中已消失的野生動物達二百多  種,而就國際自然保護聯合的調查,二十世紀因為生態環境破壞的變本加厲,如今已有近一千六百種動物瀕臨絕種的危機,而且此數據仍不斷地在攀升中。  

  長久以來,人類一直視其它動物為食物,認為其它動物生來就是要成為人類的盤中飧,所以隨著人類的財富及慾望增加,這些動物已由原始野生、人類飼養演變至現今工廠生產、企業化經營的「產品」,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視為理所當然,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我們在享用盤中的雞肉、豬肉、牛肉、羊肉、魚肉等等美食之前,讓我們從這隻雞、這隻豬、這隻牛等等動物的成長過程乃至宰殺經過事先親眼目睹,之後開始動刀叉享用,此時的我們是什麼心情?是否有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的不忍之心?還是忽視這不忍之心,堅持動物就是食物的觀念?抑或是僅僅認為那些動物機械化的成長及被屠宰的一切經過都不過是製造產品必經過程?
  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認為:動物沒有靈魂,也不會有任何感覺。所以他說:「牠們不過是些機械裝置罷了。」曾經某宗教領袖對於動物被宰殺時,認為:「他們哭喊的聲音如同鐵鎚敲打紅熱的金屬;種子破土而出;修剪樹枝;收割機收穫穀物,麥粒在磨麵機裡所出的聲音……不該引起不切實際的憐憫心。」  
  
到底什麼是「憐憫心」?人類的憐憫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難道不是在觸及內心的同時很自然地引發出來的情感?眼前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會引發出憐憫心,但是,目睹動物在成為美食之前,其所遭受的一切、眼中所流露出的驚恐、淒厲的叫聲、死前的抽搐……其因痛苦而哭喊和我們人類有何兩樣?我們還有辦法將之視為沒有靈魂的機械裝置?我們的內心真的沒有為這些痛苦的生命產生難過的感覺?一絲絲的憐憫之心?
  
一位屠宰場的經理,他不認為屠宰的過程會讓他不安,不過,他說:「新來上工的人會有些問題,不過我告訴他們,就是這麼辦的,這是自然定律。」   
  
可怕的「自然定律」想法,可以使人在屠宰過程時,由剛開始內心所萌生的不忍之心,進而在面對一切痛苦的生命麻木不仁…。
  
希望能多一點人聽聽內心對生命的呼聲,激起對生命的尊重,喚起生命應有的尊嚴。

a27018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