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叉角鍬形蟲學名:Hexarthrius rhinoceros
產地:印尼的蘇門答臘、門塔威須緒島、爪哇島
身長:56-96
與巨顎叉角相似,但因為大顎短而彎曲、頭部前端中央像蒼蠅一般突起,而得以區別。雖然分布在蘇門答臘和爪哇,但是爪哇個體的大顎彎曲程度較高、也稍為小型。比巨顎叉角鍬形還少、還真貴!
飼育建議:本種公蟲凶暴一定要看著他們交配之後分開,產卵木不用埋進木屑裡,產木要軟,溫部不得超過30度。飼育稍有難度。
這隻是我和蟲友買的!
犀牛叉角鍬形蟲學名:Hexarthrius rhinoceros
產地:印尼的蘇門答臘、門塔威須緒島、爪哇島
身長:56-96
與巨顎叉角相似,但因為大顎短而彎曲、頭部前端中央像蒼蠅一般突起,而得以區別。雖然分布在蘇門答臘和爪哇,但是爪哇個體的大顎彎曲程度較高、也稍為小型。比巨顎叉角鍬形還少、還真貴!
飼育建議:本種公蟲凶暴一定要看著他們交配之後分開,產卵木不用埋進木屑裡,產木要軟,溫部不得超過30度。飼育稍有難度。
這隻是我和蟲友買的!
巴拉望大扁鍬形蟲 學名 Dorcus titanus palawanicus
產於菲律賓的巴拉望島,目前公認為世界上最大的扁鍬形蟲,生活在海拔200~500m的低地,所以
十分耐熱。體型碩大,最大可以超過110公釐,人工飼養也常常可見超過100公釐的個體,深受許多
鍬形蟲飼育人的喜愛。公蟲十分兇暴,在飼育和把玩時要十分注意。
生活習性: 晝伏夜出,於產地以樹液採集。兇猛好鬥,公蟲相爭常有死傷,有據樹洞棲息、一公配
多母的習性。
辨識方式: 和一般南洋大扁鍬形蟲在外觀上的主要區別在於長長的大顎及位於大顎根部的內齒。母蟲
體型較大,前胸背板上的刻點數較多一些。
分 布: 菲律賓的巴拉望島。
體 型: ♂:42~110mm ♀:32~52mm
成蟲壽命: 1~2年
大頭照一張↑
牙型照一張↑
背後照一張↑
中國大鍬形蟲分布於中國境內黃河以南、青康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區域,原先被認為是Dorcus curvidens curvidens的亞種,直到日本學者 北協和光 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發現本種與Dorcus curvidens curvidens分布有重疊的部分(在同一棵樹上採集到),從此發表為獨立種。 與Dorcus curvidens curvidens相較,本種體表較粗糙、前胸背板之彎曲較明顯,且一般而言體型粗壯的多。
由於其獨特的粗壯體型, 近來在日本掀起一陣競相飼養的風潮,不論是飼育品尺寸或飼育方式都有再開發的空間。
各產地的外型或多或少有些不同,個體間差異也很明顯,目前沒有辦法整理出一個有系統的標準,一般產地辨識仍以昆蟲商提供為依據。
生活習性
和其他大鍬一般,能越冬羽化的個體通常會較大。
個性緊張敏感,不容易看到交配、進食的動作。
辨識方式
和日本大鍬形蟲相當相似,但是大顎較粗、彎一些,內齒與大顎重疊部分較多,前胸背板邊緣也較流暢,但是還是會因為各產地不同而有一些差異。 前翅上一樣有許多平行的縱條,小型個體及母蟲較為明顯。
分 布
中國東南部及西南部。
體 型
♂:42~83mm ♀:22~53mm
成蟲壽命
1~2.5年
◆成蟲飼育◆
適宜溫度
22~28 ℃
餌食
果凍、水果
飼育環境
微濕木屑,果凍常備。
產卵環境
稍微乾一點的產卵木60%直立埋在較細粒的發酵木屑中,母蟲會在產卵木中產卵,二個月後可開始回收幼蟲。
產卵有季節性,大約在3~5月及9~11月時是比較適合的產卵季節,把控制的溫度稍微調高一點點(25度左右)會有比較好的產量。
產卵木使用
大型產卵木,軟硬皆可。
產卵量
10~40顆
蟄伏期
♂:3個月~4個月以上 ♀:4個月~6個月以上
◆幼蟲飼育◆
目前以台製菌瓶來飼養已經可以得到不錯的成果,幼蟲相當健壯好養,幼蟲期較日本大鍬或其他品種大鍬為短,應該算是大型的大鍬形蟲中最短的,我們曾有公蟲三個月即羽化的紀錄。
幼蟲食量不大,公蟲通常一至二瓶就可以吃到羽化,母蟲則只要一瓶一公升的就可以了。用發酵木屑飼養,公蟲體形會稍小一些,母蟲則差異不大。
牙很帥↑
體型十分壯碩↑
牙型特寫在一張↑
大頭的特寫↑